行業資訊
事故是指在使用、運輸或人為因素造成危險化學品、有毒物質、放射性物質泄漏從而導致大面積空氣、地面、地下、水體污染及人員的傷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破壞公共秩序的事件。
泄漏事故的處置是各類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的難點。我們消防應對的是家用燃氣、輸配管線泄漏、生產線泄漏及道路運輸泄漏,消防通常任務是:
1、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采取其他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
2、迅速控制危險源,并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檢驗、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
3、做好現場清潔,消除危害后果;
4、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
一、泄漏事故特點
重大事故所具有的發生突然、擴散迅速、危害范圍廣的特點,也決定了救援行動必須達到迅速、準確和有效,因此,救援工作職能實行統一指揮下的分級負責制,以區域為主,并根據事故的發展情況,采取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形式,充分發揮事故單位及地區的優勢和作用。
泄漏事故應急救援又是一項涉及面廣、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靠某一個部門是很難完成的,必須把各方面的量組織起來,形成統一的救援指揮部,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安全、救護、消防、環保、衛生、質檢等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迅速、有效地組織和實施應急救援,盡可能地避免和減少損失。
根據化學泄漏物質特有的毒性作用及其理化性質,決定其主要特點如下:
1、造成大量有毒有害化學物質 外泄,引起燃燒、爆炸,產生的有毒氣體只要吸入幾口就可致人死亡或窒息,有毒氣體可以迅速擴散,無孔不入。一般居民由于缺乏對化學事故防 護的常識和思想準備,而且發生突然,毒性作用迅速,往往在事故發生后來不及采取防護措施,有毒氣體通過呼吸道、眼睛、皮膚粘膜等引起中毒。
2、擴散迅速、受害廣泛
泄漏事故發生后,有毒有害化學品通過擴散可污染空氣、道路、水源和設施。有毒有害氣體還可隨風擴散,在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內擴散至幾百米或數千米遠,危害范圍可達幾十平方米至數平方千米,引起中毒;
3、污染環境、不易洗消
化學事故以其毒性作用會引起人體皮膚、組織廉爛、呼吸困難、驚厥、昏迷。有些氣態毒物看不見、摸不著; (如杭州6.4苯酚泄漏事故,因事發時正逢暴雨影響,導致部分泄漏苯酚隨雨水流入新安江)、
4、涉及面寬,影響較大
城市一旦發生特大化學泄漏事故,污染區需要隔離,交通實施封鎖,要動員大量人力、物力進 行救援,這樣勢必影響城市綜合功能。例如交通要道被迫管制,居民必須疏散撤離,生活節 奏受到破壞,企業生產將被停止、打亂或重建,除了動員企業本身、本地區社會力量進行救援 外,鄰近省區也將就物力、財力及人力上進行救援。嚴重的化學事故除了涉及社會各方面, 還可能損害國家聲譽,在國際上也會引起負面影響。(如2005.11.13,吉林石化分公司雙苯廠硝基苯精制塔發生泄漏爆炸事故,造成6人失蹤,2人重傷,20多人輕傷)
二、泄漏事故種類
1、家用燃氣、輸配管線泄漏事故;
2、瓶、桶、罐裝等泄漏事故;
3、道路運輸槽車泄漏事故;
4、生產線、法蘭、管線、反應釜(塔)及冷卻裝置等泄漏事故;
5、核泄漏事故;
6、其它泄漏事故(人為投毒事故)。
三、泄漏事故處置基本程序
1、接警出動
根據警情,集中調集所需人員、裝備,并視情請求上級指揮部門調動相關力量,安全迅速地趕赴現場。
出動途中要對事件性質預先估測判斷
1、出動途中要與指揮中心時刻保持通訊聯絡,及時了解事件現場或事件性質的具體況;
2、必要情況下還要通過指揮終端傳輸相關的信息資料,以便提前做好各種準備;
3、針對現場估測和情況判斷,提前醞釀或預先部署救援方案,提出注意事項,讓參戰官兵及早從思想上進入臨戰狀態“不打無準備之仗”。
專用裝備
各專業救援隊在救援裝備的配備上,除了本著實用、耐用和案例的原則外,還應及時總結經驗自己動手研制一些簡易可行的救援工具。
如果沒有足夠的設備與物質保障,例如消防設備、個人防護設備、清掃泄漏物的設備,設備選擇不當將導致對應急人員或附近的公眾造成嚴重的傷害,即使受過很好的訓練的應急隊員也無法減緩緊急事故。
2、詢情偵察
事故處置的第一步工作是對事故情況的初始評估。初始評估應描述最初處置人員在事故發生后幾分鐘里觀察到的現場情況,初始評估是由現場指揮者和處置人員共同決策的結果。
在事故處置行動開始前,應首先收集到下列信息:
(1)正在泄漏的化學品種類;
(2)泄漏源的位置;
(3)泄漏過程的描述;
(4)泄漏的后果;
(5)蒸氣云是否存在及其位置;
(6)蒸氣云是否可燃;
(7)蒸氣云下風向的細節;
(8)泄漏是否可以控制;
(9)是否存在火源以及火源的位置;
( 10)估計控制需要時間;
( 11)是否需要額外援助。
在事故現場附近,應該注意發現前兆異常:
(1)當發現有色氣體或液體出現跑、冒、滴、漏現象,并伴有怪味時。
(2).當發現大批人員同時出現頭痛(暈)、心悸、煩悶、呼吸困難、嘔吐、視物模糊、有剌激感、驚厥、抽筋、步履蹣跚等不適癥狀時。
(3)動物異常、數量大、范圍廣。例如:
1)當發現許多蜂、蠅、蝴蝶等昆蟲飛行不穩、抖翅、掙扎時。
2)當發現大量青蛙、麻雀、鴿子、家禽、家畜等出現眨眼、散瞠、縮睡、流口水、站立不 穩、呼吸困難、抽筋時。
3)當發現很多魚、蝦、螞璜等水生物活動加快、亂蹦亂爬,爾后活動困難時。
4)植物異常當發現許多種類植物的顏色發生變化時。
在上述地區出現以上宏觀異常時,可能是化學事故早期征候。
處理危險物質泄漏引發的事故的關鍵是確定事故物質。沒有確定物質之前,沒法采取 適當正確的行動。初始評估的事故現場指揮者要和操作人員交流,以確定所包含的物質,識別事故發生的原因。掌握事故的原因有助于處置人員減輕或控制事故。
化學毒物對人員產生大規模的毒害作用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和制約:
(1)毒物理化性質
氣態毒物危害快、范圍廣;液態毒物氣化率愈高,基危害性愈大;固態毒物危害性相對較小。
(2)現場氣象要素
氣象要素主要指發生化學事故時現場的微小氣象條件,如氣溫、濕度、風向、風速、雨雪及垂直穩定度等。氣溫高,易使毒物揮發成蒸氣;濕度大(如霧日、降雨)則使毒氣不易擴散;風向決定毒氣云傳播的方向;風速在1~5m/s時, 能使毒氣云團擴散,因而危害最充分,過慢則毒氣易滯留,過快則可能加速毒氣云團擴散面減少傷害;雨雪可對有毒物質起到沖刷、稀釋和覆蓋作用;垂直穩定度是指兩個不同高度上的氣溫差數,一般用離地2米高處的氣溫減去離地面0.5米高處的氣溫面求得,可分為:對流(上冷下熱)、逆溫(下冷上熱)、等溫(上下幾乎相等)三種情況。
(3)地形地物
地形、地物既可屏蔽毒物,又可改變風向和風速,因而可對毒氣云團的傳播方向和速度發生直接影響。
1、如毒氣遇獨立的低矮房屋時可從兩側或屋頂通過;
2、如遇連續排列的建筑物時,可沿街道和里弄空隙通過;
3、如遇高層建筑物時,由于兩側風速較大,毒氣云團可迅速通過并擴散;
4、如毒氣遇低矮建筑、密集背風街道與庭院、封閉里弄、通風不良的房屋時,毒氣最易滯留,染毒濃度較高;
而城市的綠化地域也能減緩毒氣傳播速度,使毒氣滯留,故救援隊伍不能停留,居民應盡快疏散。
3、防 護
(1)根據泄漏物品的毒性及劃定的危險區域,確定相應的防護等級。
(2)防護參考等級劃分標準(見表)
氣體類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防護參考等級
危險區 毒類 | 重度危險區 | 中度危險區 | 輕度危險區 |
劇毒 | 一級 | 一級 | 二級 |
高毒 | 一級 | 一級 | 二級 |
中毒 | 一級 | 二級 | 二級 |
低毒 | 二級 | 三級 | 三級 |
微毒 | 二級 | 三級 | 三級 |
(3)氣體類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防護參考標準(見表)
級別 | 形式 | 防化服 | 防護服 | 防護面具 |
一級 | 全身 | 內置式重型防化服 | 全棉防靜電內外衣 | 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
二級 | 全身 | 封閉式防化服 | 全棉防靜電內外衣 | 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
三級 | 呼吸 | 簡易防人服 | 戰斗服 | 簡易濾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護器材 |
事故指揮部建立位置選擇:
(1)位于通風地帶;
(2)根據風向確定安全距離;
(3)觀察事故要有良好視野;
(4)有足夠空間開展應急操作。
4、檢 測
危險物質的檢測實際上是對事故及事故起因的探測。第一種方法是由兩個人組成的小 組在遠離(在逆風向的較高位置,并且確保他們不會接觸危險物質)事故現場的地方測定發 生事故的物質;第二種方法可能更危險些,要求兩名檢測人員組成的小組,到事故區域進行狀況評估。
需要檢測和了解的情況包括:
(1)所涉及到物質的類型和特性。例如,閃點、燃燒值、蒸氣密度、蒸氣壓力、可溶性、活 性、pH值、相容性、燃燒的產物。
(2)泄漏、反應、燃燒的數量。
(3)密閉系統的狀況,例如,當前的壓力和溫度(特別是在不正常的情況下)、容器損壞 的數量和類型、正在進行中的反應泄漏的后果。
(4)控制系統的控制水平和轉換、處理、中和的能力。
5、設立警戒(建立現場作戰區域)
在初始檢測評估階段,另一項重要的任務是劃定一個現場作戰區域。在這個區域明確處置人員可以實施作業,并且能夠統計進出事故現場的人員。
在初始評價階段確定作戰區域時,主要根據事故的危害、天氣條件(特別是風向)和位置 (作戰區域和人員位置要高于事故地點)。在設立作戰區域時,要確保有足夠的空間。開始時所需要的區域要大,必要時可以縮小。
設立的三類作戰區域:危險區域、緩沖區域、安全區域。
危險區域:是把一般人員排除在外的區域,是事故發生的地方。它的范圍取決于事故級別的范圍以及清除行動的執行。只能有特殊裝備(一級防護)的處置操作人員能夠在這個區域作業。所有進入這個區域的人員必須在安全人員和指揮者的控制下工作。還應設定一個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得到后援人員幫助的緊急入口。
環繞危險區域:是緩沖區域(輕危區域),也是進行凈化和限制通過的區域。在這里污染將會受到凈化,可稱之為入口通道,只能是二級防護的人員可以在這里工作。
第三個區域是安全區域(也叫做支持區域):這個區域是指揮和準備區域。它必須是安全的,只有處置人員和必要的專家能在這個區域。
第三個區域是安全區域(也叫做支持區域):這個區域是指揮和準備區域。它必須是安全的,只有處置人員和必要的專家能在這個區域。
警戒區劃分的方法一
警戒區劃分的方法二
感官法:根據路面、草地、樹木附著的一層冰或水珠以及飄移的霧氣等確定警戒區域邊緣。另外,我們還可以根據空氣中散發的氣味來判斷擴散的范圍。對于上述跡象只能作為劃分警戒區域的參考,用來調整即定法界定的范圍。調整范圍一般要遵循“只大不小”的原則。
警戒區劃分的方法三
檢測法:用有毒、易爆氣體探測儀對警戒范圍進行測定相對較為準確。探測儀報警值一般設定為爆炸下限或危險濃度的20%左右。探測儀可以檢測重危區的氣體濃度,也可以通過報警值來調整中危區和輕危區的界線。在檢測點的選擇上,不能只針對地上空氣或地面低洼處,如果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應對事故點周圍的道路窨井實施檢測;如果介質流入河道,還應在其支流方向跟蹤檢測。
氯氣槽車泄漏現場處置示意圖
限制區域的大小、地點、范圍將依賴于泄漏或事故的類型、污染物的特性、天氣、地形、地勢和其他的因素。在現場實時的觀察、儀器的讀數、多方面的參考資料能決定受控制區域的大小和程度。有關組織編制的運輸應急指南、化學事故應急信息系統、應急預案指南、物質安全數據(MSDS)和其他的資料與信息也能幫助將建立控制區域。
其他的控制區域可能由現場內和現場外的防護區域組成。例如,疏散區域和掩體。應急預案應該包括決定疏散或進入掩體的原則。特殊行動修改或擴大保護性行動必須由應急指揮者決定。如果泄漏有可能向現場外擴展,指揮者應該及時與當地政府應急主管部門聯系。
6、疏散救人(防護行動)
防護行動目的在于保護事故周圍和附近公眾的生命和健康。這些行動常包括:
(1)搜尋和營救行動;
此類行動通常由普通消防員執行。如果人員受傷、失蹤或困在下風方向的建筑和單元中,就需要啟動搜尋和營救行動。
進行營救行動的人員應該穿戴防護服。執行速度是至關重要的。在下風方向的區域內的營救行動是極困難和危險的。營救人員應編組作業,因為他們可能已經讓毒氣熏倒昏迷。這種行動大多需要小組聯合行動,在行動過程中隨時進行通訊聯絡是絕對必要的。此外,在進行營救行動前或過程中,需要實施防護行動,例如切斷火源等。
(2)人員查點和集合區
重大事故處置現場可能要求多個中隊指戰員實行作戰行動。無論采取什么行動,不能使任何人被遺漏,這很重要。這要求在現場隨時進行人員查點。
非作戰人員(附近的群眾)的集合點應該預先指定。如果原有集合點不穩定或不安全,應指定其他的集合點。逃生路線和替代逃生路線也應該事前確定出來。天氣條件,特別是風向,將確定最合適的逃跑路線,應該使用廣播系統,向附近的群眾進行通報。
(3)疏散
在發生重大毒氣泄漏事故時,可能要求從事故影響區疏散人員到其他區域。在影響區域的人員都應配備應急逃生呼吸器。如果有毒物質泄漏能透過皮膚進入身體,還應該提供其他防護設備。人員應該橫向穿過泄漏區下風以減少在危險區的暴露時間。逃生路線、集合點應清楚標識出來。此外,晚上應保證照明充足,便于安全逃生。同時應該設置風標和南北指示標志,讓人員辨識逃生方向。
(4)現場安全避難
當毒物泄漏時,一般有兩類保護人員的方法:疏散或安全避難。選擇正確的保護方案要根據泄漏類型和有關標準,表2可作參考。
表2確定最佳防護行動的標準
防護方式 | 現場安全避難 | 疏散 |
毒 物 泄 漏 情 況 | 物品從容器中一次或全部泄漏,蒸氣云迅速移動、擴散天氣狀況,促進氣體快速擴散泄漏,容易控制沒有爆炸性或易燃性氣體存在。 | 大量物品長時間的泄漏容器,有進一步失效的可能,避難保護不夠充分,持續火災伴有毒煙,天氣狀況不利蒸氣快速擴散 |
(5)危險區進出管制。
這些行動大多要求完善的準備和與各種應急組織和機構的廣泛合作以便在應急中有效實施。此外實施某些行動,例如,疏散可能要求與許多輕度危險或無危險區人員的合作。這要求必須認真進行事先計劃。
7、堵 漏
(1)根據現場泄漏情況,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嚴格按照堵漏方案實施。
(2)若易燃氣體泄漏,所有堵漏行動必須采取防爆措施,確保安全。
(3)關閉前置閥門,切斷泄漏源。
(4)根據泄漏對象,對非溶于水的液化氣體,可向罐內適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墊層,緩解險情,配合堵漏。
(5)堵漏方法(見表)
氣體類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堵漏方法
部位 | 形式 | 方 法 |
罐體 | 砂眼 | 使用螺釘加黏合劑旋進堵漏 |
縫隙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黏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潮濕繃帶冷凝法或堵漏夾具、金屬堵漏錐堵漏 | |
孔洞 | 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黏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金屬堵漏錐形堵漏 | |
裂口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黏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 | |
管道 | 砂眼 | 使用螺釘加黏附合劑旋進堵漏 |
縫隙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屬封堵套管、電磁式堵漏工具組、潮濕繃帶冷凝法或堵漏夾具堵漏 | |
孔洞 | 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堵漏、黏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 | |
裂口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黏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 | |
閥門 | 使用閥門堵漏工具組、注入式堵漏膠、堵漏夾具堵漏 | |
法蘭 | 使用專用法裝填夾具、注入式堵漏膠堵漏 |
8、輸 轉
(1)利用工藝措施倒罐或放空
(2)轉移較危險的瓶體
(3)容器盛接
(4)圍堤覆蓋
(5)筑堤引流
9、醫療救護
(1)現場急救
①將中毒者迅速撤離現場,轉移到上風或側上風方向的空氣無污染地區;
②有條件時應立即進行呼吸道及全身防護,防止繼續吸入中毒;
③對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采取心肺復蘇措施,并給予氧氣;
④立即脫去中毒者被污染的服裝;皮膚污染者,用流動清水或肥皂水徹底沖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2)使用特效藥物急救
(3)對癥治療
(4)嚴重者送醫院觀察治療
24種常見化學毒物的分類
名稱 | 急性毒性 | 致死劑量 | 允許值(mg/m3) | 毒物分類 | 備注 | ||
刺激 | 窒息 | 其他 | |||||
氯 | 高 | 5600mg/m3,10min | 1 | + | 呼吸 | ||
氨 | 低 | 3500—7000mg/m3,即時 | 30 | + | 呼吸 | ||
一氧化碳 | 低 | 11700mg/ m3,5min | 30 | + | 血液 | ||
光氣 | 高 | 100—300/ m3,15—30min | 0.5 | + | 呼吸 | ||
硫化氫 | 高 | 1000mg/ m3,數秒 | 10 | + | 神經 | ||
二氧化硫 | 中 | 5240mg/ m3,立即窒息 | 15 | + | 呼吸 | ||
氰化氫* | 劇 | 100mg/ m3,1h | 0.3 | + | 血液 | ||
氯化氫 | 低 | 15 | + | 血液、呼吸 | |||
氮氧化物 | 中 | 1460mg/ m3,很快 | NO2為5 | + | 呼吸、血液 | ||
氟化氫 | 高 | 400—430mg/ m3,急性 | 1 | + | 呼吸 | ||
氯乙烯 | 低 | 30 | + | 麻醉 | |||
甲醇 | 低 | 50 | + | 神經、麻醉 | |||
苯* | 中 | 61000—64000mg/ m3,5—10min | 40 | + | 麻醉 | ||
硫酸二甲酯 | 高 | 0.5 | + | 糜爛 | |||
甲苯 | 低 | 71.4g/ m3,短時 | 100 | + | 麻醉 | ||
丙烯腈* | 高 | 1000mg/ m3,1—2h | 2 | + | 血液 | ||
甲醛 | 高 | 3 | + | 呼吸 | |||
苯乙烯 | 低 | 40 | + | 麻醉 | |||
溴甲烷* | 中 | 1 | + | 神經 | |||
二硫化碳* | 低 | 10 | + | 神經 | |||
二異氰酸甲苯酯 | 低 | 0.2 | + | 致敏 | |||
液化石油氣 | 25—30g/ m3,0.5—1h | + | 麻醉 | ||||
汽油 | + | 麻醉 | |||||
原油 | + |
*除呼吸道吸收外,還易經皮膚吸收的有毒物質。
解毒藥品與適用中毒癥狀
解毒藥品名稱 | 中毒癥狀 |
亞甲藍注射液 | 解氰化物中毒 |
解磷注射液 | 解有機磷中毒 |
氯磷定注射液 | 解有機磷中毒 |
乙酰胺注射液 | 解氟乙酰胺中毒 |
青霉胺片 | 解金屬中毒 |
鹽酸納洛酮注射液 | 解乙醇及藥物急性中毒 |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 中毒搶救配套用藥 |
高錳酸鉀片 | 中毒搶救配套用藥 |
季德勝蛇藥片 | 解蛇咬中毒 |
10、洗 消
(1)在危險區與安全區交界處設立洗消站;
(2)洗消的對象;
①輕度中毒的人員
②重度中毒人員在送醫院治療之前
③現場醫務人員
④消防和其他搶險人員以及群眾互救人員
⑤染毒的裝備及器具
(3)使用相應的洗消劑;
(4)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須經過環保部門的檢測,以防造成次生災害。
洗消的方法有哪些?
1、化學消毒法:用化學消毒劑與有毒物直接起氧化氯化作用,使有毒物改變性質,成為無毒或低毒的物質。
方法:消毒劑水溶液裝于水罐車內,開花或噴霧水流沖洗。
2、燃燒消毒法:用燃燒來破壞有毒物及其毒性。
不良后果:毒物揮發,造成鄰近或下風方向空氣污染。
3、物理消毒法:a 吸附 b 溶洗 c 機械轉移
11、清 理
(1)用噴霧水、蒸汽、惰性氣體清掃現場內事故罐、管道、低洼、溝渠等處,確保不留殘氣(液);
(2)清點人員、車輛及器材;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離。
四、特別警示
(1)進入現場必須正確選擇行車路線、停車位置、作戰陣地;
(2)應嚴格控制危險區域內的一切火源;
(3)應嚴格控制進入重危區內實施搶險作業的人員數量;
(4)嚴密監視液相流淌、氣相擴散情況,防止災情擴大;
(5)注意風向變換,適時調整部署;
(6)慎重發布災情和相關新聞。